我校预算教学团队成员15人,由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灿明教授引领,大多为教授和博士,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负责人王金秀教授自1985年留校任教以来一直专注于政府预算和会计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深耕35年,特别是以中国近20年的预算改革为重点研究对象,将中外结合、理论联系实践,构建了中国特色、系统完整、融通式的预算教学成果,全国领先,成为我校财政学科建设的特色和亮点。


一、突破传统重建中国特色的预算教学体系

1.传统预算教学内容过于“空洞虚化”,学理性不足

我校开设预算课程的历史悠久,自1948年建校以来就将其作为财政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开设至今,早期经历了无教材时期,80年代之后很长一段时期采用财政部预算司组织部属院校编写的《国家预算》统编教材,受历史的局限,此教材具有典型的“就财政论预算”的特点,主要说明预算概念、流程、预算年度的解释,强调预算的重要性,忽视了人大的预算权力,缺乏预算法治化意识,预算教学内容过于“空洞虚化”,知识性、专业性和科学性明显不足。西方学界对预算领域的研究分别有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主要视角,前者对预算理念和该领域的研究范围过于狭隘,只是将预算范畴局限于关注预算平衡以及赤字、债务等,忽视预算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后者的研究层次过于宏观,专业化严重不足,难免虚化。因此,从总体上看,中外传统预算知识体系过于单薄,无法体现预算领域应有的全貌,无法解释中国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难以满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

2.率先创新预算教学成果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进入21世纪的新旧年轮转换时期,我国财政改革的重心从1978年以来开启的政府收入体制开始转变为支出管理方式的改革,由此,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过程中财政资金收付、政府采购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预算改革举措,这在客观上对传统的中西方预算教学体系提出了挑战,针对此现实情况,1998年教育部启动了“面向2l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国人民大学陈共教授主持教育部重点项目“财政学系列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子项目按课程设置,包括《财政学》、《国家预算管理》、《中国税制》、《税收管理》、《财政支出学》、《地方财政学》和《税务信息化简明教程》,其中“国家预算管理”这一重要的子项目由时任王金秀副教授担纲,接此重任时,王金秀博士毕业不久,正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是当时各门课程担纲者中最年轻、资历最浅者。90年代末,当时预算领域的现实基本处于无章可循、有章难循的状态,长官意志、随意性突出,科学性不足,中西方预算研究几乎无所进展,重任之下,王金秀在中外预算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着眼于本国国情、对中国当时还处于探讨阶段的部门预算制度改革、预算内外综合预算管理、国库支付制度、零户统管、政府采购制度创新等有关重大预算改革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此为基础,凝练各项预算改革的精髓,将各项预算新制度、新举措按预算管理环节和流程进行梳理和归位,创新教学内容,突破了中外传统预算研究视野、理念和架构,开创了基于中国特色重新建构预算教学体系的新篇章,项目研究成果转化转化为核心教学成果,成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

3.持续追踪预算前沿进展,适时修订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和体系

王金秀教授首版的创新性预算教材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影响大,此后,财政税务学院预算教学团队成员几次修订预算教材,不断追踪中外预算发展的前沿进展,解析近20多年的财政支出管理方式举措频出的改革,先后将我国四本预算账本、国库管理体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收支两条线、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投融资、公私合作(PPP)、政府引导基金等一系列重大和最新最前沿的预算支出管理创新举措纳入预算教学体系,始终根植于中国大地,从中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际出发,将中外结合研究预算规律有机结合,创新预算基础理论、预算教学内容和预算视野,教学成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彰显中国特色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对预算普适化规律的研究,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学理化水平。


二、融化结合不断优化预算教学新体系

传统的预算学说难以解析中国的预算改革,创新预算体系需要立足本土化,放眼国际化,采取多学科交叉融合、学术研究成果教学化、专业课程思政化,即“一融两化”,适时更新教材等教学资源,不断创新预算教学内容和体系。

1.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大预算”观拓展学科视野

预算改革影响面广、综合性强,具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会计、审计等学科交叉的特点,党和政府近年高度重视预算的作用,将其地位提高到国家治理基石的高度,本教学成果采取多学科交叉的方式,突破传统的“就财政论预算”、“就平衡论预算”的狭隘预算观念,拓展预算视野,以“大预算”观重塑预算教学内容体系,使学生透过预算理解国家政治制度、行政管理等,通过专业课程思政化的教学方式,教书育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家国情怀的人才。

2.修正西方契约论,中外融通创新预算基础理论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具有前沿性,各种学说看起来庞杂无序、相互分割、没有逻辑性,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最为经典是科斯以企业为研究对象确立的契约论,但难以解析公共部门运行和中国预算改革。王金秀教授从企业和政府的差异性修正了西方契约论,构建以“政府式”委托代理理论,在西方公共商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外部性理论;我国国家分配论、公共财政论、发展财政论、新市场财政论、财政风险论之外,为预算基础理论创新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据此能够更加有效地解释预算监督和管理机制,辨析预算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3.以研促教,学术研究成果教学化

自2000年以来,我国预算改革日益向纵深发展,预算改革举措频出,延续至今,方兴未艾,这在客观上要求预算教学内容和体系需要立足中国预算改革最新最前沿的进展不断加以优化,团队成员大力开展学术研究,学术成果丰硕,出版书籍10多部,包括专著和文集各1本,发表学术论文约300多篇,承担100余项课题,包括主持完成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等,论著的许多观点具有前瞻性,比如,早在90年代就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不进行成本核算的状况,率先提出以成本会计核算提高预算绩效的思想,成本核算的思想在近年最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予以制度化,体现在2019的新会计制度和2020年年初财政部发布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指引;讲求预算资金效率的思想日益为社会各界认同,2015年实施的新《预算法》将预算绩效管理上升到法律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将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国家推进全面深化预算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在2000年前后就突破传统的政府管理的单一化思维,基于世界范围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改革的取向,借鉴公司治理理论发展的新思维,提出政府治理和财政预算的紧密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为党的十八大确立现代财政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论断提供前瞻性理论依据。通过以研促教,对学术研究成果及时提炼其精髓,并将其适度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学术研究成为教学内容创新的源泉,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适时动态更新教材,通过教研融合,学术研究成果教学化,先后分别于2007年、2013年、2017年修订,不断充实预算新内容,同时修正西方以科斯为代表的西方经典的企业契约论,从政府治理的视角创新预算基础理论,将中外理论与实践结合,加强学科的知识性,完善预算教学体系。

4.国家治理与预算一体化,专业课程思政化

党的十八大将现代财政制度的地位提升到国家治理基础和主要支柱的战略高度,预算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石和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财政。在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全面预算改革是我国推进依法理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预算教学成果及其运用可以将专业课程进行思政化教学,解析中外预算产生和发展历史脉络,我国预算改革的进程及其效果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解析党的领导和初心,分析科技革命对财政预算发展方向的要求,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相关课程同步创新以便互补融合

1.将预算与会计课程结合,构建政府会计教学新体系

美英等国预算法可见预算和会计联系紧密,我国预算改革和会计改革也常常交替进行、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王金秀教授专攻预算和会计领域30多年,立足中国这两个领域的改革适时更新教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预算会计》(后更名为《政府会计》)经过了1997-1998年、2013-2015年、2019年三次较大幅度的改革,1995年,王金秀立足于当时的会计制度编写了《预算会计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1998年财政部推动预算会计改革,将单位预算会计分解为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并首次按这两种单位分别发布了相应的财务规则,王金秀将财务和会计有机结合,先后主编了2本预算会计教材分别于1998年、2004年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作为执行主编、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行政单位财务与会计》。我国长期以来,预算会计教材和教学范围仅仅局限于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忽视了其他参与预算的会计系统,2015年王金秀主编,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政府和非盈利组织会计》教材,这本教材主辅结合,一方面从新修订的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出发,更新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财政总预算会计三大主系统会计,另一方面首次将长期被忽视的参与预算执行的税收会计、国库会计、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以及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纳入会计教学体系,健全了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便于使用者掌握政府会计的全貌。新《预算法》确立了四本预算账本后,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版会计教材进一步优化会计体系,凸显会计体系与四本预算体系的适应性,便于使用者将预算和会计结合,便于学生及时掌握预算和会计改革的新内容、新举措和新要求。

2.率先新建预算实验新课程,推动预算实训实验实习结合

财政税务学院在全国财政学科领域的教学中率先树立以研促教的理念,打破将科研与教学对立、割裂的误解,将预算实验课的教研项目转化成型,形成实验教材以及实验室仿真模拟操作并举的新课程改革。

杨灿明教授在全国率先开展教学-科研-应用教学模式的探索,率先在我院安排王金秀老师开启和推进预算实验课程建设工作,引入兰贝斯教学模拟系统,将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等预算改革模块软件,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展到税收实验和财政实验模块,乃至经济管理领域,成为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实验的先行者,为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实验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中心发挥了奠基作用。此后,将预算实验的范围进一步拓展到预算决策和监督,因此,杨灿明和王金秀两位教授合作编写出版了《政府预算预算决策与监督实验教程》,从而形成国家预算管理为专业主干课程、政府会计及其实验实训实习互补融合的课程体系,之后,金荣学教授将预算实验模块作为财政实验系统的构成部分编写《财政学实验教程》。

预算团队采取融化互补的方式,对预算课程以及时修订教材为核心,进一步将预算课程和预算实验课程建设并举,以实训实习为补充,完善教学体系。王金秀先期主持完成的预算实验教学项目和成果当时在全国具有领先性,与此同时,积极将这些教学研究项目转化到实际教学活动之中,并持续不断的加以推进和改进。早在2000年,申报者所在单位就率先开启预算制度改革仿真模拟实验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预算实验仿真模拟教学,这在当时全国同行中具有开创性和引领性。目前,以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为支撑设置国家预算管理实验室,对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模块进行仿真模拟教学,依托学院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开展预算管理有关专题调研、实习,为调研地区预算改革发展把脉问诊,学院还为了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数据分析方法的技能,专门开设了“财税菁英训练营”等,实行开放式教学,提高学生对预算实操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四、线上线下融合共享教学资源

1.完成多项省部级教研成果

教学团队负责人和成员完成了多项教学研究项目,形成相关教研成果,包括:杨灿明1997 主持完成的教学-科研-应用教学模式的探索项目获湖北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王金秀2000年主持完成教育部重点项目“财政学系列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子项目“国家预算管理”;王金秀2006年主持完成湖北省教育厅国家预算管理实训课程建设研究 教学研究项目;胡洪曙,王金秀合作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国家预算管理实训课程建设研究,《教学研究》2007年第6期;魏福成2015年主持完成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财政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改革与优化研究”;金荣学2016年主持完成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立体化的仿真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以<国库集中支付>实验课为例”;赵兴罗、白志远、胡洪曙、金荣学等合作完成的“湖北省高校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017年获评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等等。

2.实行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多种教学方式

预算教学内容丰富,实务操作性强,专业性突出,预算改革不断深化,针对此,对教材和慕课平台教学资源及时进行动态优化,以适应广大使用者知识更新的需要。自2015年以来,本团队成员大力推进互联网+教学的新模式,分别在中国大学慕课网、中科云和BB平台上构建视频、PPT课件、电子版教材、论坛互动、阅读文献汇集、单元练习等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既有案例、也有法律法规,及时更新和补充最新专业信息和资料,运用BB、钉钉、微信、腾讯会议、腾讯课堂等多种平台开展教学,进行多种教学方式创新,采用MOOC和SPOC方式,线上和线下结合,通过学生演讲、课程论文、主题思辨等实翻转式、参与式教学。

财政税务学院预算教学团队致力于建设互补衔接课程,在早期率先开发了预算新制度改革的实验实训课程;还根据会计改革进展及时更新政府会计教学体系,这些紧密相关课程既相对独立,又与预算教学资源有机衔接,财政税务学院预算教学资源的应用具有便利性,使用上具有灵活性,使用者可以根据特定需要选择特定主题,也可以系统性视听,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使用多平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既可直播、也可以收看回放,不同主题在教学的深浅、宽窄上伸缩自如,具有很大的选择空间选择,便于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高质量的教材等教学成果,获评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

财政税务学院预算教学团队为了适应使用者知识更新的需要,动态优化教材和慕课平台教学资源,王金秀作为负责人组织建设的“国家预算管理”于2017年首批获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此前,本课程2005年获评校优质课程、2006年获评湖北省优质课程,教学成果质量高。

杨灿明和王金秀合作编写的《预算决策和监督实验教程》是在全国率先出版的预算实验教材,具有开创性意义,这部教程还在全国范围内首先将预算教学范围从预算管理扩大到预算决策、预算监督,形成人大、政府、财政以及部门等多元角色的预算权责配置,为后续基于国家治理结构研究预算、优化预算教材及教学资源奠定了基础。

王金秀主编的预算教材为教育部重点课题的成果,前二版《国家预算管理》教材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后几经修订,新版为“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配套教材。1995年主编的预算会计教材获评省会计学会三等奖、2015年出版的政府会计教材被出版社评为优秀教材奖。2017年出版的政府会计教材为财政部“十三五规划”教材。这些高质量的教材修订作为教学成果的核心资源与课程其他教学资源的建设之间同步配套,相互补充、相互衔接,形成了课程互补、内容衔接、体系完整的系列教学成果。


五、高质量创新性预算教学成果运用效果获公认,应进一步推广和提升影响力

1.承办教指委“国家预算管理”课程建设经验,会议反响效果好

今年3月29日,由教育部财政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财政税务学院“国家预算管理”课程教学团队承办的“财政学类专业骨干课程教学分享会”顺利举办,主题为“国家预算管理”课程建设经验分享,受疫情影响,分享会采取腾讯会议线上直播的方式,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国内数十所高校100多位专业教师参加在线会议,团队成员介绍国家预算管理课程建设情况,分享了教学体会、教学成果、教学经验,提高了影响力,反响效果好。

2.突破预算改革重点难点,为全国人大和财政部等决策者服务

王金秀教授以创新的预算知识体系有效地解释预算监督和管理机制,在预算重大改革关头,多次对预算改革中备受关注的热点疑难问题展开辨析,对预算改革疑难问题释疑解惑,所提建议为高层决策者肯定、接纳和采用。在《预算法》修法期间,以“大预算”观突破预算权责单一化的窠臼,以预算委托代理理论创新有效解析央行和财政部以及学界备受关注的国库管理权论争,这些建议被全国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以及财政部在修订《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财政部工作安排中得到充分运用,并获得原全国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领导高强主任的肯定。近年,与上海财经大学等院校合作、政产学研联手攻坚克难,先后在山东德州和河南鹤壁开展部门预算绩效评价试点,对几十个部门设计绩效评价指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获得财政部的感谢信;今年6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上级部门征集“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如何设计”的稿件,王金秀教授对抗疫新冠病毒中出台的重大特殊政策如何进行有效的制度管理从四本预算、债务和转移支付制度有机协调、常规制度稳定性和抗疫特殊举措制度化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此外,王金秀教授受聘外校特约研究人员、作为武汉市人大预算专家和湖北省预算绩效评审专家,参与所在高校、当地有关预算立法工作、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建言献策,推进地方预算改革。

3.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和实地调研,为社会公益性预算专业开展知识宣讲

近十多年来预算改革影响大,公众关注度空前高涨,但也出现一些误解,王金秀教授一方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研究探讨预算改革新命题;另一方面发挥专业优势,大力向社会宣讲预算知识及预算改革,近年连续几年在“两会”期间及时解读“预算报告”,受邀为上海财经大学和第一财经联合为全国媒体记者举办的“预算基础知识公益培训”项目连续5期开展预算基础知讲座,帮助媒体正确解读我国预算发展状况,避免误导大众。此外,还为不同级次不同类型单位的实际工作者开展预算绩效监管与评价改革的讲座,解读新《预算法》等有关国家预算和政府会计的法律法规,切实研究中国预算改革面临的新问题,为地方政府和部门预算管理实务和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与兄弟院校联手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试点探索,攻坚克难,推动预算改革举措落地。

4.权威者认可,师生反馈效果好,有引领性和推广提高价值。

我国预算改革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预算学者已从过去“小众化”越来越向“大众化”发展,这是依法理财、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王金秀教授及其团队全面重朔了预算框架,确立的中国特色预算教学成果体系,先后与诸多大咖合作,参与大咖们的重要著书及项目近10项,包括参与时任财政部长楼继伟、预算司长张宏力、财政学界大咖陈共、何振一、吴俊培、杨灿明、高培勇、马国贤、许建国等著书及科研项目合作,研究论文获邓子基财经学术论文奖等,教学成果获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全国预算研究会会长马海涛教授推荐,在预算领域的影响力得到财政学界诸多权威者认可,其教学成果和资源运用的效果也获得北京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长期从事预算教学的老师以及有关在校和毕业生使用者的好评,这些教学成果彰显中国特色,其不断创新形成的教学体系在全国具有引领性,教学资源运用效果好,具有进一步大力推广和提高认可度的必要性,有利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新时代发展所急需的融通式、专业化、应用性、有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推进预算改革的贯彻落实,完善国家治理体系。 

5.运用预算教学成果培养优秀学生,运用于本校财务工作改进,获学校认可

团队成员运用预算教学成果不仅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还用于实际工作,例如,王金秀老师指导的学生获评省优秀学士和博士论文,同时还为作为本校教代会代表提出解决报账难的提案,将专业知识转化推进现实财务工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