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战“疫”(十九)】
“新冠肺炎”从一个局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变成全国甚至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对并且还在继续对我国经济社会等领域,以及对社会各个阶层、家庭和个人产生重大影响。党中央高度重视这场对人民生命健康带来直接危害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系人民群众,多次听取汇报,召开专题会议,组成领导小组,调配人员财物,积极应对危机。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优势得到了较为充分展示,中国抗击疫情行动也多次得到世卫组织积极评价。自成立党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以来,各级、各地党委政府相继成立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然而,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部分地区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约了疫情防控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有些干部存在的不敢担当、作风漂浮、推诿扯皮现象,公共卫生治理能力不足、效率不高的状况等,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不小影响。为尽快遏制疫情,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所造成的次生和衍生灾难,尽快恢复人民群众正常生产和生活,笔者建议从宏观政策、中观对策和微观举措三个层面来应对此次公共卫生危机。
一、宏观政策:系统治理思路之提出
“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这正是我们国家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制度优势之一。所谓“大局意识”,是指采取举措既要考虑本地区本领域防控需要,也要考虑对重点地区、对全国防控的影响,既要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又不能“各人只扫门前雪”、不顾念大局。全局观念则是指,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提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跟全局相关,跟各项工作相关,跟所有参与这场战役的同志相关。
为此,我们需要树立系统治理理念。我们过去讲社会治理,强调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以及专项治理。疫情治理不好,容易引发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最终导致各类问题叠加。这就需要在把握原生问题的基础上,关注原生问题所引发的次生问题。通盘考虑、综合考量各类问题,确立主要问题、重点问题,兼顾次要问题,分门别类、统筹兼顾的解决各类问题。
系统治理理念是在考量传统专项治理的局限性基础上提出的。专项治理的产生,源于既有科层治理的局限。科层治理依托现有的科层制及其官僚队伍,其能够程式化地应对日常行政事务,但是,其治理效能低下。为此,专项治理通过确立单一目标与任务,解决科层制的日常惰性问题。但是,通过观察此次疫情治理实践,长期地推行专项治理可能给既有的社会秩序造成紊乱,尤其是应急状态下。专项治理的目标单一性,使得地方党委政府将注意力以及治理资源全部投入到专项事务中,从而导致社会治理的失衡。社会的需求具有客观必然性,在既有的治理模式无法应对社会需求时,治理模式的局限性就会充分暴露出来。因此,应急状态下的专项治理模式需要尽快回应多元社会需求,需要在管控疫情的目标基础上,确保社会正常运转。
二、中观对策:善用社会资源完善应急治理体系
本次疫情中,我国集中调配资源的强大动员能力和快速有效的基建能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称赞。但在“封城”后医疗资源进出统一调配的前提下,负责资源收取和调配的个别相关机构的低效、不透明和一系列错误延误了重要医疗资源的发放。针对这种局面,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参与其中十分有必要。首先是在物资输送统计分发情况急迫的当前形势下,充分利用我国物流企业成熟的优势,积极引入社会资源与卫健委等机关合作,将重要医疗物资运输、登记和分发交由专业的大型物流公司或是具有大型物流管理能力的网络购物平台公司来进行,以其专业物流管理能力促进医疗物资的国内外采买、运输、快速登记、整体调配和及时发放。这样既可以解物资不足的燃眉之急,也可以让因为疫情而并未充分运转的物流企业充分发挥其作用。其次是充分认识人道救援组织的社会信用危机,建立完善的慈善捐赠管理系统。应该直面社会的监督,对相关机构进行调查和追责,对慈善物资进行有效的登记和发放,并对社会公开捐赠的细节,做到公开透明。其后,引入社会资源和技术力量,重构人道救援组织透明、公开、完善的捐赠管理系统,重塑社会对其的信任。再次是打通社会资源和其他慈善组织对点捐赠的路径,促进民间组织的活跃度。在此次疫情中,一些社会慈善组织和小型的社会组织在医疗物资捐赠中做到了透明和高效,获得了社会的认可。这些社会组织在捐赠时面临的一些不必要的困难,笔者认为一方面需要解除社会组织慈善活动面临的一些规则阻碍,畅通其直接捐赠渠道,释放其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在立法和机制层面给民间组织提供生长的土壤。从这些民间组织的经历和经验看来,慈善组织之间的比较和竞争能够带来社会组织的透明化和不断完善,人道救援组织机构的优化也需要借鉴其经验。从更广阔的视角来说,以此希望能够促进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有利于实现真正的“共建共治共享”。
三、微观举措:严格评估风险,树立全民防疫理念
当前,在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下,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在向好方向转化。但与此同时,防控工作又在有些地方的个别领域出现盲点,如湖北、山东、浙江3个省的5个监狱发生的服刑人员感染疫情事件。监狱是人群密集的地方,服刑人员的行动受到严格控制。这类事件的出现,为我们敲响了预警之钟,对于认识疫情防范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疏漏以及评估企业复工复产以及高校复学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一是当前防控对象应不留死角,精神病院,养老院,看守所,监狱,戒毒所,儿童收养福利院等,应当立即引起各地防疫部门的关注。二是各地应当严格评估复工复产以及高校复学的风险。当前,全国特别是湖北疫情尚处胶着状态,还没有真正出现遏制疫情的拐点。我们要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清醒认识当前疫情形势,继续坚持最严格的措施,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决抓好疫情防扩散各项措施落实落地,切实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体而言要严格落实中央安排部署,严格评估企业学校复工复产复学的风险,根据不同行业与不同系统确定相应复工复产复学的标准。在确保企业员工的安全健康前提下,灵活安排、自行决定复工复产时间,有序组织复工复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要扎实做好开学后疫情防控预案,在学生返校之前采取网络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组织好学生居家线上学习。三是公民个人的自我防护,全民预防理念的深入人心是打赢这场战疫的落脚点和根本保证。本次疫情的暴发过程说明,公共卫生危机一旦发生就是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重大危害。因此,应对公共卫生问题最重要的是全民预防和早期应对。随着复工复产的延续,出门、工作的全程都需要有防护意识,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个人加强自我防护是全社会防控的最基础的一道防线,也是我们打赢这场战疫的根本落脚点。因此,疫情控制稳定或是结束之后,应该总结经验和教训,要形成真正务实管用的公共卫生公民应急和中长期控制的“指南”或“手册”。按照公共卫生紧急状态的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组织不同部门的职能的专家共同撰写。通过公共卫生公民应急手册,最大程度的提升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取得战役的最终胜利。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面对这次大考,我们还有诸多需要总结与反思之处。但是,我们也要坚信,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公共卫生系统相比,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制度优势,包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及社区动员等。相信经过这次大考的洗礼,中国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能够实现飞跃式提升,“中国之治”与“科学之治”也会在其他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