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学界素有“北黄南周”的说法,其中,“南周”就是现年87岁的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教授周骏。2008年,时年80岁的周骏从工作岗位上退休,虽然不再上课、不再指导研究生,他平日里仍坚持读书、看报、关心时事,也时常参加学术活动、为学生作报告。日前,记者采访了这位“退而不休”的学者。
学习马列开启金融研究之路
周骏,1928年出生,幼年时期几乎都在汉口度过。战争年代,周骏断断续续地读完高中后,进入中华大学就读。
1949年5月,周骏进入中原大学(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前身)学习。1951年8月,周骏被派往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学习。其间,他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著作,系统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1953年,周骏学成回校任教。
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周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货币本质、货币流通规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在《经济研究》等刊物上刊发了《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本质问题探讨》、《如何计算货币需要量》、《货币贮藏与货币流通》等文章,开启了对金融学初步探索的道路。
重视实践是金融教学研究之本
周骏治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经常带领学生到一线业务部门参加会议并开展调查研究。“当时科研经费紧张,基本上没有住招待所的费用。”周骏对记者说,他们常常借一线业务部门的办公室,挤在一起打地铺。
由于长期深入实践,周骏的许多研究具有很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的专著和论文,很多是紧密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如《马克思的货币金融理论与四化建设》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马克思货币金融理论,并以马克思相关理论分析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受到理论界和一线业务部门的好评。
周骏经常思考研究实践问题,许多观点被决策层采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金融业开始酝酿体制改革,周骏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建议,主张“二元银行体制、多种信用形式”,即区分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要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同时,推动多种金融机构如股份制商业银行、信托公司等的发展。
“重视实践是金融教学研究之本,也是金融理论支持我国事业不断前进的出发点。”周骏说,1979—2011年,我国在经济实践中创造了非常成功的经验,应该把这种实践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进而指导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他呼吁我国建立自己的金融学科体系。
关注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
从教60余年来,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是周骏研究的重点之一。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周骏表示,货币政策也应相应作出改变。“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应以多重目标为宜。近期内应以通货膨胀率作中介指标,货币供应量作操作指标;疏通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增强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功能。”
周骏在货币流通理论、马克思主义货币金融理论、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金融风险管理、资本市场等领域均作出过重要的原创性贡献,提出了诸多新颖的观点。2012年,周骏荣获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如果说我作出了一点业绩的话,那是因为我没有偷懒。”周骏说,他一辈子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基本上将所有的时间贡献给了金融研究。正是凭着“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干劲,周骏才取得了今天的科研成就。
-
策划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供稿
中国社会科学报
-
创意
映像设计组
-
文字
明海英
-
图片
金融学院
-
编审
-
设计
刘莉萍、吴锋